请稍候...

tpm -九州现金网

点击数:172212016-07-01 10:39:41 来源: 九州现金网-金沙足球现金网

tpm是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缩略语,中文译名叫全员生产维护,又译为全员生产保全。

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

tpm强调五大要素,即:

——tpm致力于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tpm在设备一生建立彻底的预防维修体制;

——tpm由各个部门共同推行;

——tpm涉及每个雇员,从最高管理者到现场工人;

——tpm通过动机管理,即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进。(pm)

其具体含义有下面4个方面

1.以追求生产系统效率(综合效率)的极限为目标,实现设备的综合管理效率即oee的持续改进;

2.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构筑能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最终构成“零”灾害、“零”不良、“零”浪费的体系;

3.从生产部门开始实施,逐渐发展到开发、管理等所有部门;

4.从最高领导到一线作业者,全员参与。

tpm活动由“设备保全”、“质量保全”、“个别改进”、“事务改进”、“环境保全”、“人才培养”这6个方面组成,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tpm八大支柱:要达到tpm的目的,必须开展以下8项活动,这称为“开展tpm的8大支柱”

①自主保养体制的形成

“自己的设备自己保养”,所以自主保养活动是以运转部门为中心,以七个步骤展开。自主保养的中心是防止设备的劣化。只有运转部门承担了“防止劣化的活动”,保养部门才能发挥出其所承担的专职保养手段的真正威力,使设备得到真正有效的保养。

②保养部门的计划保养体制的形成

在运转部门自主保养的基础上,设备的保养部门就能够有计划的对设备的劣化进行复原以及设备的改善保养。

③个别改善

为追求设备效率化的极限,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设备的性能和机能,就要消除影响设备效率化的损耗,我们把消除引起设备的综合效率下降的七大损耗的具体活动叫个别改善。

④设备初期管理体制的形成

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必定有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于是我们要形成一种机制能按少维修、免维修思想设计出符合生产要求的设备,按性能、价格、工艺等要求对设备进行最优化规划、布置,并使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具有和新设备相适应的能力,总之,要使新设备一投入使用就达到最佳状态。

⑤品质保养体制的形成

为了保持产品的所有品质特性处于最佳状态,我们要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设备、材料、方法、信息等要因进行管理、对废品、次品和质量缺陷的发生防范于未然,从结果管理变为要因管理,使产品的生产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⑥技能教育训练

不论是作业还是保养部门,仅有良好的愿望还难以把事情做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培训和教育训练不仅是培训部门的事,也是每个部门的职责,并且应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再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作和学习已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学习和培训是工作的新的形式,我们要把学习融入到工作当中去,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⑦管理间接部门的效率化体制的形成

管理间接部门的效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这就是要有力地支持生产部门开展tpm及其它的生产活动,同时应不断有效地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⑧安全、环境等管理体制的形成

“安全第一”这是一贯的认识,但仅有意识是不够的,它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 对卫生、环境也一样,我们要在不断提高意识的同时,要建立起一种机制来确保卫生、环境的不断改善。建立和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不失为一良策,一方面保护环境是我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企业形象。

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系统的最有力的支持工具之一,能够保证生产计划的如期执行以及时响应客户的市场需求,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如库存积压成本,维修维护成本及其它管理(人工、时间)成本,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品的产生机率,从过去认为维护只是生产费用的管理提升为企业在失常竞争力的关键项目之一,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增值水平。tpm活动就是通过全员参与,并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创建并维持优良的设备管理系统,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利用率),增进安全性及高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生产系统的运作效率。

有效实施

tpm是一项全面追求企业生产效率极限的现场改善活动。

1、以5s活动为突破口,夯实tpm管理基础。

针对冶金企业历来被人们视为“傻、大、黑、粗”和“脏、乱、差”的传统观念,我们选择了以5s活动为突破口,重点抓了三个专项整治:整治生产现场的“脏、乱、差”,以净化作业环境;整治设备的“跑、冒、滴、漏”和“脏、松、缺、锈”,以提高设备实物质量;整治厂区动力管网,以塑造全新的企业形象。

2、抓典型示范机台引路,带动一般,全面推广。

仅仅把tpm管理局限在5s活动的整治,认为5s活动搞好了tpm管理就搞好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我们采用“学习、对照、建典、推广、验收、巩固”的“十二字工作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机设备到大型机组”的循序渐进的推进思路,先后培植树立了水泵站、变电所、吊车、液压站、仪表室等53个典型示范机台,这些机台广泛建立与健全了区域tpm管理责任制,对环境卫生、隐患处理、润滑紧固、周期换油、维护保养等所有工作全部落实到人头,充分体现了全员参与的tpm管理理念。

3、坚持周例会制度,突出推进工作的计划性。

针对各单位设备运行条件和技术状况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采取了分阶段的推进方法,并重点抓了三个环节:一是抓分解:将月计划进一步分解细化为每周按天的具体推进任务;二是抓落实:例会上逐项落实上一周推进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抓协调:协调解决各单位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责。公司的周例会已成为使公司推进tpm管理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和日常化的保证和纽带。

4、以建立健全标准化、模型化的点检定修体制为落脚点,抓好整章建制。

为了规范生产、点检、协力三方的责权利,我们将点检定修作为tpm制度建设的落脚点,在全面推广“以专职点检为核心,以运行点检和操作点检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点检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系列化、标准化、模型化的按岗位和机台的全员参与的设备点检作业标准,并以此为中心,在全公司初步建立起“以点检为核心,以定修为重点,以大年修为辅助”的设备点检定修体制。

5、以录像曝光为手段,严格检查,落实整改。

严格按标准检查是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现场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检查推进计划,并在检查中遵循了“敢于暴露问题,力求解决问题”的原则,采用录像的形式,每周制作问题点曝光录像片,于周二在公司生产调度会上播放,摆脱了以往单纯扣罚的框框,较好地实现了“三个结合”,即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与树立典型相结合。

6、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持之以恒。

我们坚持对tpm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动态管理。一是利用周例会及时征求各单位的意见,及时调整推进方案;二是现场大量运用“推进tpm管理显示板”,使各个推进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管理目标快捷、准确地传递给现场所有员工,同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时时动态更新推进工作的各类信息;三是对于已达标机台,改变了以往星级设备挂牌终身制的管理方式,而是采取颁发验收证书的办法,对其实施终身管理。

7、坚持以人为本,搞好教育培训工作。

在推进tpm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始于素养,终于素养”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培训和引导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员工上岗培训机制和开展全员参与的岗位技能培训,大大提升了广大员工的自主维修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征集成果论文、举办展示板巡展活动、在基层班组播放录像片、开展班前5分钟tpm理论学习,以及举办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表彰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使广大员工对推进tpm管理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并积极参与其中,营造了全公司的tpm大气候,这为tpm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特点

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

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

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即是pm、mp、cm、 bm等都要包含。

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 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责任编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