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

是谁骗你工业4.0时代工厂都不开灯 -九州现金网

点击数:168042017-03-03 17:02:40 来源: 九州现金网-金沙足球现金网

近年来,铺天盖地的工业4.0,可是你可能连1.0  2.0  3.0都概念模糊,又如何透彻理解4.0?

以英国人为主导,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志,进入机械化生产的时代,被称为工业1.0。

以德国人为主导,以西门子改良发电机,戴姆勒发明内燃机为起点,进入电气化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被称为工业2.0。

以美国人为主导,以计算机和信息化的推广为开端,进入电子信息化的时代,被称为工业3.0。

工业1.0  2.0  3.0,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今天大部分国家面临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标准件正以惊人的速度将我们淹没在工业浪潮里,于是我们追求的将不仅仅限于高效,我们想要每一杯咖啡上都印有我们的心情;每一件衣服都极符合我们的腰身;每一套家具都契合对家庭的想象,于是工业4.0必须是差异化的、定制化的,但这就是工业4.0的全部吗?我们可能还是没办法完成阐述工业4.0到底是什么,但我们至少可以告诉你这些都是错的!

误读1:黑灯车间就是工业4.0

有一个盛传的概念是“黑灯车间即工业4.0”,就是指这个车间里没有一个人,不需用灯。这其实已然是通过自动化来提升劳动效率的3.0惯用思维。

在工业4.0时代,车间是黑暗还是明亮,是没有人还是站满了工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车间的生产线是否是柔软的。

什么是柔软的生产线?

第一,以前的生产线只能生产类似的产品,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线需要全线共进退;而柔化的生产线是一个积木式的组件,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短期内做调整,生产全新的产品。也许同一生产线就能生产汽车、衣服和套套。

第二,以前的生产与消费者的关系只是单向传递,消费者可以挑选不同生产线生成的产品,却无法对生产线提什么要求。柔化的生产线是可以与消费者互动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

哈雷公司生产一辆标准的机车原本需要21天,但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之后,消费者去定制一辆自己的哈雷机车,选好喜欢的颜色与配置,生产只需——6个小时。

误读2:工业4.0是可以引进的

以前我们常常听说“从欧洲引进了一条生产线”“从日本引进了管理模式”,于是也有人叫嚣“去汉诺威引进工业4.0”。但工业4.0是无法被引进的。首先,这是一个路径,而非答案,谁都无法翻到教科书的最后简单抄上。其次,工业4.0是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单纯地引进生产线至工业环境和消费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只会愈演愈糟。

一个智能化的工厂本身就是需要被定制的,它只能在本土产生。

红领的c2m模式,利用中国服装行业十年的海量数据积累,创造了百万亿级的设计组合,将工厂改造成一台数字化大工业3d打印机。在满足每个个体需要的同时,生产成本下降30%,生产周期缩短了40%,原材料库存更是减少了60%。

误读3:有技术就是工业4.0了

也有人说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vr、ar都是工业4.0。实则不然,技术仅仅是工业进化的载体,真正变革的是技术背后的应用场景。正是这个应用场景解决了生活中某一个最细微的问题,戳中了隔靴搔痒一直没挠到的那个点。

在建造工厂之前,做一个数学模型,对流程进行模拟,通过vr技术进行全真体验。能够分析出高压线建在哪里可减少树木砍伐、库存如何放置更能利于生产、交通如何安排才能保证工厂通畅,等等。在建设前分析怎样在相同的土地上以最优的方式建造一个工厂,要比建好之后通过实践改进,成本低得多。

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再工业化,还是日本工业复兴、中国制造2025,现在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大家的名称方式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最大化的利用时间和空间,以最快的速度直击最精确的需求。

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前,承受了破产、猜疑的十年。西门子研发直流发电机成功前,度过了失聪,拮据的十年。冯诺伊曼成为电子计算机之父前,经历了颠沛流离,战乱的十年。中国制造业虽然正历经低迷,但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正在变革,谁都有可能在这场洗牌中胜出。

【责任编辑:】
网站地图